奶瓶是寶寶吃奶、喝水的主要工具和容器。使用奶瓶的過程中,奶瓶難免會有奶漬之類的,時間長了也會有一些細菌。寶寶免疫力低,為了寶寶健康,奶瓶肯定是要定期消毒的。那么開水燙能不能達到消毒的效果呢?
假設奶瓶不干凈,它最可能會含有的細菌會有常見的的黃金色葡球菌、沙門氏菌、李斯特菌、大腸桿菌等細菌,也可能有肉毒梭菌的芽孢或某些病毒等,這些都是我們要努力消滅的東西。
常見的這幾種細菌都是怕高溫的。比如可引發腸道感染,導致腹瀉、嘔吐和發熱的黃金色葡萄球菌在70℃以上的條件下,持續15秒,數量就會大大減少至安全范圍;可引發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發熱、抽搐和昏迷甚至死亡的李斯特菌,雖然聽起來很嚇人,但是在熱的環境下那就是菜鳥了,開水一燙也就掛掉了。而滅菌,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滅門,只是要把細菌的數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所以說,用開水燙上30秒左右,基本就能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了。
但是對于細菌的芽孢,即某些細菌在惡劣的環境下,形成的一種休眠體,能夠耐酸耐旱耐熱,芽孢狀態的它們失去了生命特征和繁殖能力,可一旦條件合適,就又滿血復活萌發成細菌了,比如說肉毒梭菌的芽孢至少要在101℃以上,持續十分鐘才能消滅,所以,單純地用開水燙一會兒是肯定是沒有用的。
而且還有另外一種的情況,如果奶瓶因存放不當或使用不當(多人混用)或其他意外因素沾染上了霉菌或病毒,用開水來燙也完全徒勞。
所以開水燙奶瓶這個消毒方法,其實并不是很可靠。
這是最經濟最傳統的消毒方法。向鍋里加水,拆開奶瓶的部分,清洗,在鍋內加熱,煮沸5分鐘,用干凈的鉗子取出瓶子。放在干凈的架子上存放,晾干。該方法有點麻煩,并且容易有二次污染。
采用100℃的高溫蒸汽消毒應該是很徹底有效的消毒方式了。需要花錢買機器,而且如果是有消毒和烘干功能,價格可能不會太低。不過也還可以對兒童玩具、餐具等進行消毒,是非常實用的。
紫外線輻射能有效殺滅微生物,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有帶有紫外線燈的消毒箱,將清洗干凈的奶瓶放進去就可以了。也有手持紫外線燈,通過照射奶瓶進行消毒。
如果家里有洗碗機,奶瓶可以直接用洗碗機消毒,或者如果有單獨的廚房櫥柜,也可以使用。當然,專用最好。
微波爐殺菌相對安全、方便、快捷,但重要的是要注意,在使用時必須是用于微波爐的專用奶瓶,并且當使用微波爐時需要確認奶瓶的體積和尺寸,避免放置過多的物品而不必要的麻煩。
使用后請直接沖洗奶瓶。一喂完孩子,就趕快把它洗干凈。
用奶瓶刷清潔奶瓶的底部和側面,并清潔容易積聚細菌的奶嘴。
使用專為嬰兒奶瓶設計的洗潔精。
清洗奶瓶時,必須打開瓶子,分別清洗瓶體、奶瓶環和奶嘴。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