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是冬至,可以說是每年很重要的一個節氣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比如吃餃子湯圓等等,日照的時長也有因為冬至有變化,一般來說太陽直射點剛好在北回歸線上,過了冬至之后,太陽直射點會向北半球移動,所以白天會越來越長。下面一起來具體看看吧。
天變長了。
冬至過后北半球白天越來越長,南半球白天越來越短,我國位于北半球,所以冬至過后的白天會越來越長。由于每年的12月21、22日或23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即南緯23*26'),南半球各地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緯度越高的地方,白晝越長,黑夜越短,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冬至日這一天,在地理學上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度,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因此對于處于北半球的我們來說此時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區而言,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而太陽高度也僅有26°42'。冬至過后,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
并不是 。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標志著冬季的正式開始,但它并不代表年份的更替。中國的新年是依據陰歷計算出來的,因此除夕夜接著就是新春 。
冬至的到來意味著寒冷即將來臨。冬至節氣是一年中白天和黑夜最長的節氣。冬至節氣后,天氣逐漸變冷,進入全年最低氣溫的九個寒冷日。古人認為,從冬至開始,天地陽開始增強,即下一個周期開始。
冬至,也被稱為冬季節日,是傳統的24個節氣中的第22個。冬季的第四個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古代,有一句諺語“冬至大如一年”。冬至期間,有吃餃子、餃子、羊肉湯、米酒、雞、鴨和魚的傳統飲食。
冬至以后太陽會慢慢升高。
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會逐漸升高,北半球的白天也將慢慢變長。在冬至之后,雖然太陽向北半球回歸,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逐漸增強。
但是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北半球的地表依然是處于一個“獲取的能量小于其散失的能量”的狀態,于是該降溫還是得降溫,天氣還會繼續變冷。這樣的情形將一直持續2月份,當這個狀態逆轉的時候,北半球的天氣就越來越暖和了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