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一年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日,也是比較有講究的一個傳統節日,會有很多的習俗和講究。每年春節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它是根據農歷時間算的,2024年春節是在2月10星期六。
2月10日。
春節指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傳統春節一般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除夕和大年初一為最高潮,直到正月十五整個“年”才算結束,它標志著寒冬的結束和新春的開始,象征著新的希望,全世界的中華兒女都要舉行各種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是中華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1、辦年貨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
2、祭灶
民間祭灶,源于古人拜火習俗。如《釋名》中說:“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后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余”夢想追求的反映。
3、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
5、貼年紅(揮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過年貼年紅(揮春),是中國傳統的過年習俗,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并寄予著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7、守歲
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合家歡聚,并守“歲火”不讓熄滅,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歲到來。
1、忌摔壞東西
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鏡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以防破財破運,若真不小心打破了,可以用紅紙包起來,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念"歲歲平安"吉祥話語,等待破五日再丟棄。
2、忌午睡
大年初一忌睡午覺,依古訓"禁晝寢"勸人不要懶散,若于大年初一睡午覺會影響事業運。
3、忌借錢、討債
說是"初一借了別人的錢,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給別人錢,財產外流整一年"。此外,過年期間不管是被要債或者是跟人家要債的人,在一整年間都會很倒楣,因此忌諱向人討債。
4、忌斧子劈木柴
說是"初一斧子劈開柴(財),劈開再也回不來"。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