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是一天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氣,一般是在每年八月初,這個時候會有很多的習俗講究。從黃歷上來看,今年立秋是可以出遠門的,沒有什么忌諱,但是從傳統說法來講,立秋不適合出遠門,尤其是晚上。
從黃歷上來看,今年立秋當天是出行的黃道吉日,所以這一天是可以出遠門的,沒有什么禁忌。
“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所以,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田里的莊稼開始成熟,收獲的季節即將到來。此時,氣候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也隨著陽氣下沉而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13個節氣, 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在我國古代,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劃分方法,主要是根據天象變化,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因此,秋季以立秋為始點。值得注意的是,立秋并不是酷暑與涼爽的分水嶺,一般立秋這天還處在中伏期間,酷暑并沒有過完,真正分水嶺一般要在白露節氣之后,此時天氣會有涼爽之意。
立秋不能出門,但這里說的出門,主要指的是出遠門。在古人看來,立秋是一年之中非常重要的節氣之一,所以在這個節氣到來的時候,會有很多講究和注意事項。而立秋當天不能出門也是其中一個講究。
立秋當天也要注意不要夜晚出門。傳統上,立秋交節的時候,有些人會選擇在家中“躲秋”。因為立秋時節,濕熱天氣仍在,害蟲常常會躲藏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比如小樹林、水塘等地方。所以避免夜晚出門,可以避免被蚊蠅等害蟲叮咬,保護身體健康。
除了避免去河邊和夜晚出門,立秋時節還要注意不去陰暗潮濕的地方。因為濕熱天氣仍然存在,容易使得害蟲聚集在這些地方。所以要盡量避免去這些地方,比如小樹林、水塘等地。特別是家長要引導孩子不要到這些地方玩耍,保持身體的健康和安全。
一、立秋當天忌在田間走,而且要用紅紙書寫“今日立秋,百病皆休”,貼在墻上。
二、立秋當天需祭祖敬神,春耕秋收,不能忘記祖先。而且要感謝上蒼庇佑,以慶祝五谷豐登。
三、立秋當天忌房事:關于房事方面,古人是特別講究的,而古代就有立秋當天忌房事一說法。這不僅對彼此的身體影響比較大,而且對男女雙方的運勢都帶來不好。
四、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
五、立秋之后,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
六、有些地區立秋當天有“摸秋”的習俗,也就是婚后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她女伴的陪同下,到秋夜里到田野里“順藤摸瓜”。據說,摸到南瓜生男娃,摸到扁豆生女娃。而非婚育的小孩,如果摸到蔥會聰明,摸到辣椒不害眼病。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