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端午節比較流行的一種傳統美食,它是用糯米和其他食材制作而成的,口味比較豐富,有咸味的也有甜味的,很多人都會自己在家里面煮粽子吃。粽子煮好要放鍋里面燜一會兒,等水涼了再拿出好吃。
放到水涼再拿出來會更好吃一點,這樣燜一會兒會更加軟糯。
1、粽子出鍋后不用放入涼水中,讓其自然晾涼就可以了。
2、煮好的粽子需要放在水中浸泡的,但是卻不是直接將粽子放于冷水中浸泡。這種食物煮熟之后,不要著急將其從鍋中拿出來,可以繼續將其留在鍋中浸泡。
3、如果是用的普通的鋁鍋煮粽子,這樣需要在鍋中浸泡一個小時以后再出鍋,如果是用高壓鍋煮粽子,這個時候可以在關火之后,將粽子燜在鍋中20—30分鐘左右,這樣可以使粽子的口感更加的香甜。
1、包好的粽子冷水下鍋,整齊地碼入鍋中,水要浸過粽子兩寸左右,待重新滾起以后再用旺火煮1個小時左右即可。
2、粽子一定要冷水下鍋,因為用冷水煮粽子比較好。隨著水溫的慢慢升高,粽葉的香味也會慢慢滲透到糯米里,煮出的粽子會更香。
3、水面一定要超過粽子,而且一定要浸過粽子兩寸左右,這是因為粽子在煮的過程中會膨脹,如果加水不夠多,上面的粽子會被頂出水面,不容易煮透,煮出的粽子也不夠軟糯。
1.粽子要熱透
粽子最好不要涼著吃,吃前要徹底加熱。一是糯米和粽子餡都是容易變質的食物,加熱不充分,很容易發生食物中毒;二是變涼的粽子過油、過黏,更易引起消化不良。
2.吃粽子切勿過量、過快
粽子黏性大,不易消化,且含有較多的油脂、鹽或糖,一次吃粽子別超過50克,即半個或1個粽子。建議大家吃粽子時最好搭配茶水或新鮮果蔬一起吃,既能解膩,營養也更全面。
粽子比較黏膩,進食時應細嚼慢咽,以免發生被噎或其他意外情況,老人和小孩尤其要注意。
3.時間可選在中午
吃粽子應在兩餐之間,或中餐吃,不要把粽子當作早餐或夜宵。因為早上起床后和晚上臨睡前,胃腸蠕動都要比白天慢得多。沒有來得及消化的粽子如果停留在胃中過久,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可能導致曾有胃炎、食管炎、胃潰瘍等消化疾病患者舊疾復發,甚則出現消化道出血,嚴重損害健康。
4.粽子要趁新鮮吃
各種粽子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藝不盡相同,保質期也不一樣。散裝粽子常溫下最多可保存兩天,而真空包裝的粽子存放時間可長達9個月。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因為放置的時間越長,粽子的營養成分流失也就越多。
因此,粽子最好趁新鮮吃,盡可能當天買來當天吃;若吃不完,放在冰箱速凍保存。
而未拆封的真空包裝粽子常溫保存即可,冷藏更佳,在高溫天里還要注意存放的陰涼的地方。注意,粽子從冰箱拿出來后需要重新煮熟透才能吃。
最新評論:共1條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