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生活中比較特別的一個節日,它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都是在每年四月初。有時候清明節是在4月4日,有時候清明節是在4月5日,而今年清明節是在4月5日星期三。
今年清明節是4月5號。
清明節是一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掃墓、祭奠昭示著血脈的繼承,使祖先與后代之間有了聯系,讓年輕一代知道敬老尊賢、慎終追遠。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后,寒食節逐漸式微,于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
就是到了當下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后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其實,清明節的日期是按照節氣來計算的,“春分后十五日” 既清明節是春分后的第15天,這是固定不變的。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每年清明節的日期是在4月4日-4月6日這三天之間變化的,并不固定在4月5日。
我國農歷有24個節氣,它以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每個節氣都有一個特定的時刻,而在公歷中,并不固定在某一日期。
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一個回歸年實際長度為365.2422天,歷法上的一年長度則為365天,因此每年會多出0.2422天(約等于5.8小時),節氣的特定時刻也會每年“順延”0.2422天;如此一來,累積4年后為0.9688天,接近一天,為了修正它,在公歷歷法中便有了“閏年”制度,每四年則會多出2月29日一天。節氣時刻的延順,有時會使某節氣的時刻越過午夜至隔日,或因閏年之故使得節氣時間提前了一天,因而導致了節氣時間發生改變。當然,不管如何變動,節氣的日期差異只會在3天內。清明節的日期也只會在4月4日、4月5日和4月6日這3天之中變動。
1、祭祀
清明節時,萬物復蘇,古人有在四季進行祭祀的傳統,春天的祭祀為春祭,春祭本身是為了祭祀天地、祖先,后來逐漸演變成了紀念亡人,這一習俗也逐漸成為了清明節的風俗,并且一直延續至今。
2、踏春
清明節在每年4月4日前后到來,此時正是萬物復蘇、春光融融的好時節,正適合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出去踏春野游,這種踏青也叫春游,春游在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觀賞春色。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