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剖腹產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生產分娩方式,很多孕媽媽生孩子都會選擇剖腹產。剖腹產之后,肚子上面的傷口是需要一段時間恢復的。有些媽媽剖腹產后傷口一直都不愈合,那么剖腹產后傷口不愈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有的媽媽們在剖腹產后不注意對傷口的護理,過早的讓傷口沾了水或者汗液,或者用不干凈的東西觸碰了傷口等都會引起傷口的感染,所以剖腹產后至少2周的時間是不可以碰水的,產婦在產后出汗也比較多,因為她們需要把孕期體內累積的水分排出來,汗液也是不可以沾在傷口上的,如果沾上去了,要用干凈的棉簽即使擦去并用碘伏消毒,保持傷口的潔凈衛生。
傷口的愈合離不開蛋白質的參與,蛋白質就相當于傷口愈合的原料,所以我們經常會說讓產婦產后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這樣可以促進傷口的愈合,如果產婦長時間處于一個營養不良的狀態,不但會讓身體的免疫力降低,細菌有機可乘,還會影響正常的傷口愈合的速度。
有的姐妹們的血糖比正常人要稍高一些,這也會影響到正常的傷口愈合,高血糖的人通常血液循環不是很好,自然傷口周圍的血液循環也很差,所以血糖高的人通常傷口都不易愈合,要想傷口愈合,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降血糖的藥物,促進傷口的正常愈合。
脂肪液化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比較胖的產婦身上,由于她們的腹壁脂肪層比較厚,手術的過程對于脂肪層來說就是一種外界的刺激,這種刺激會讓脂肪層發生一種無菌性的壞死,壞死后的脂肪組織就會不斷的滲液,傷口也就長時間愈合不好了。如果剖腹產后發生這種情況,要及時去醫院處理,醫生會根據產婦的情況放紗布進行引流和換藥,讓傷口快點好起來。
現在很多剖腹產都用的是可吸收縫線了,一般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傷口就會把縫線吸收掉。但有的媽媽們的體質比較特殊,身體會對縫線出現排斥,導致傷口出現疼痛,線頭也會從傷口上冒出來,這種情況就需要媽媽們去醫院把縫線拆掉,防止縫線影響傷口的愈合。
遵醫囑按時換藥,注意觀察傷口情況,保持傷口輔料清潔、干燥,發現傷口有滲血、滲液或輔料打濕等情況,應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處理。拆線出院后,也要注意保持傷口清潔和干燥,傷口未完全愈合前避免打濕,以免傷口出現感染造成愈合不良。
傷口結痂后往往奇癢難忍,此時可遵醫囑涂抹一些止癢的藥物,切不可用手抓撓,更不要人為的將結痂揭掉,影響傷口愈合。應讓結痂自然脫落為好。
傷口愈合和傷口張力關系密切,應注意在剖腹產后多休息,適度活動,一般剖腹產后第二天就鼓勵下床活動,但要注意避免劇烈活動、負重,牽拉傷口處皮膚,防止便秘等,以免增加傷口處張力,影響愈合。術后去枕平臥期過后,睡眠時建議不要平臥位,可采取側臥,雙腿彎曲,以減輕傷口處的張力。
一些傳統風俗對產婦飲食有很多限制,有很多都是不科學的。現代醫學觀認為,剖腹產后腸通氣后,就可以逐漸進食,產婦水果和蔬菜都是可以吃的,要注意及時補充營養,科學膳食,營養均衡,搭配合理,但要注意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產婦要善于調整有寶寶后的生活狀態,保持良好的心情,充足的睡眠,作息規律,有助于機體自我修復,促進傷口良好愈合。
做完剖腹產,一般24小時之內排氣、排便、自由解小便,可以下地走動。而剖腹產傷口,差不多需要6-7天左右可以愈合,可以洗澡。
除了乳腺要哺乳,其他各個器官大概需要42天左右的時間恢復到孕前狀態,醫學術語叫“產褥期”,是指從胎盤娩出至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妊娠前狀態(包括形態和功能),這一階段一般規定為6周(42天)。但是如果產婦懷孕生產過程有特殊情況的,如孕期嚴重合并癥、生產時大搶救的,可能會延長恢復時間。
最新評論:共3條
傷口部位脂肪液化。常見于體重超重的寶媽,需做好傷口部位的引流,如果傷口滲出液較多,需拆除縫合線,內置鹽水紗條進行引流,待傷口滲出液減少后重新進行縫合。
支持(5)
蓋樓(回復)傷口感染。需及時控制傷口炎癥,寶媽可在傷口涂碘伏之類藥物進行消炎。如果寶媽傷口炎癥較為嚴重,傷口出現化膿甚至潰瘍,需對傷口進行清創手術,清創后每天進行換藥治療。同時可口服一些消炎藥物。
支持(6)
蓋樓(回復)剖腹產后傷口不愈合是有原因的,剖腹產的媽媽們在產后可以適當吃一些鴿子湯或者黑魚湯來促進傷口的愈合,蔬菜里面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有助于傷口愈合的喔!
支持(5)
蓋樓(回復)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