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很多人做面食的時候都會提前發面,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是很關鍵的一個步驟。發面是有一定技巧和講究的,有些人發面會有酸味。那么發面酸了放堿還是小蘇打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關于“發面酸了用小蘇打還是食用堿”,理論原理上是:小蘇打跟食用堿都是可以使用的。但在現實操作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用法用量需要明顯的區分開。
具體操作:
1:小蘇打:化學名稱碳酸氫鈉,溶于水時呈現弱堿性,有一定的中和酸性效果,常使用于面團發酸程度較輕階段,可直接揉入面團或溶入適量清水中加入面團,反復揉勻即可。
2:食用堿:化學名稱碳酸鈉呈堿性。具有較強的中和酸性效果,常使用于面團發酸程度較重階段,溶入適量清水中加入面團,切記反復揉勻。
3:面團發酵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尤其是食用堿中和面團酸性時的用量,更是需要長期積累的經驗與技巧來判斷。用量不足達不到除酸效果,用量過多成品表面變黃,甚至開裂變苦。
個人建議:面團首次發酵的程度為體積膨脹一倍以上,面團表面光滑,切開內部氣泡呈均勻蜂窩狀為宜。
中和面團中的酸味,有人喜歡用食用堿,有人喜歡用小蘇打,因為二者都有中和酸味的能力。小蘇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食用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和碳酸鈉,二者都是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但小蘇打的性質比食用堿要溫和一些,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發泡劑。食用堿可以軟化食物纖維,也會破壞食物中的營養。
雖說食用堿會破壞食物的營養,但我們在中和面團酸味時食用堿的用量是特別小的,一般一斤面粉發酵的面團不會超過三克,超過這個用量饅頭就會發黃,堿味很重,所以少量的使用應該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比如以前的年代,蒸饅頭都是用老面肥,中和酸味都是用食用堿。像現在的老面饅頭也是一樣,很多人喜歡的就是有嚼頭的堿面饅頭,好像也沒聽說吃多了堿面饅頭有什么不適的。
家里有小蘇打也有食用堿,用老面肥發面蒸饅頭時,個人更傾向于用食用堿來中和酸味,因為老面肥發酵產生的酸味較濃厚,食用堿比小蘇打有更強的堿性,所以我覺得老面肥發酵蒸慢頭時,用食用堿中和酸味,效果更好。
1、首先準備原料。一斤面粉,半斤溫水,5克酵母。
2、先將5克酵母放入溫水中融化,面粉中加入10克的白糖,白糖可以加快發酵速度,然后將酵母水倒入面粉中開始和面。
3、活好面后就可以開始發面了。
4、決定面團發酵速度的主要是溫度,酵母在35度的時候最活躍。
5、如果是夏天在室溫下發酵就可以了,一般1~2個小時就可以發好。
6、如果是冬天室溫較低,可以將面團放到盛有溫水的鍋里面發酵。這樣發酵的速度很快,一般一個小時就可以發好不受室溫的限制。
1.選對發酵劑
發面用的發酵劑一般都是干酵母粉。要選用活性干酵母,它是一種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酵母發酵力是酵母質量的重要指標,如果使用發酵力低的酵母發酵會引起面團發酵遲緩,發酵不均勻。所以要求一般酵母的發酵力在650可以上。
2.和面的水溫要把握好
和面的水溫不高于36度,合適的溫度是面團充分伸展發酵的基礎。
3.發酵粉的用量宜多不宜少
特別是對于新手來說,如果增加酵母粉的用量,可以加速面團發酵,反之,則發酵速度會減慢。
4.面團要揉光滑
面粉與酵母,水混合后,首次和成的面團比較粗糙,可以醒發10分鐘后,再揉一次,做到三揉三醒,讓面團充分的揉勻,表面光滑如玉。這樣才能保證做出來的饅頭表面光滑美觀。
5.保證適宜的溫濕度
發酵的最佳環境溫度應在30-35度,濕度在70-75%,溫度太低或者太高都會影響發酵速度。濕度低會影響發酵,影響成品質量。
6.面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
500克面粉,用水量不低于250毫升,一定范圍內,面團含水量越高,面團發酵速度越快,反之亦然。
7.二次發酵很重要
做好的成型的饅頭包子,放在溫暖的地方二次發酵,發酵至原來的1.5倍大就發酵好了,經過二次醒發的饅頭包子,更加蓬松,喧騰。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