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知道,今年由于受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服務行業和旅游業等等。現在有很多人都擔心糧食會受到波及,害怕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所以很多人都準備囤糧食。那么今年有必要囤糧食嗎?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家庭飲食的糧食其實不用囤。
對于家庭吃飯用的糧食,其實個人不建議屯,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國家的力度,居民的正常生活物資是可以得到保證的,因此屯糧沒有意義不說,現在大米白面還比較貴,屯起來實際上也是虧的。
另外,糧食都有保質期的,一次性購買的太多,時間久了即使不生蟲,口感也會差很多,所以只要適當的存一點就夠了,并不需要屯。即使漲價,自己家吃也吃不了多少的。
一般不會。
作為最基礎的戰略物資,國家有大量儲備的糧食,說直白一點這是最基礎的命脈,出現糧荒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而且國家調控也不會允許糧食出現大規模的漲價行為,這個不像豬肉,糧食是必須品,而豬肉其實并不是,豬肉少吃幾頓沒事,但糧食不行,沒有豬肉,還可以吃雞肉,魚肉,沒糧食你難道去啃樹皮么,所以,有擔心是正常的,但不必過分緊張。你需要相信的并不是我這段話,而是我們的國家。
看一下家庭糧食的消耗。糧食面粉主要是小麥粉、全麥粉、餃子粉;大米和雜糧。雜糧的品種比較多,如小米、藜麥、玉米碴、大黃米、黑米、燕麥、黑豆、綠豆、飯豆、紅豆、芡實等,每天吃三頓飯,糧食消耗每天最多就一斤左右,一袋10斤的米、面都能吃10多天,加上一些雜糧,都能吃一個多月。
在網上買的一袋全麥面粉35元,大米也差不多的價格,有些散賣的更便宜一點,雜糧相對貴一點,一個月在糧食上的消耗不到100元,就是你囤一年的量,也省不下2-3百元錢,大可不必。
過了保質期就是“陳糧”,現在人都想吃新糧食,存放的糧食,兒女能愿意吃嗎?袋裝大米保質期18個月;面粉12個月;一些散裝的雜糧,保質期都不好確定,與其吃陳糧,還不如隨買隨吃。
年輕人,有工作的午餐不在家里吃,單位有應酬在外面吃,即便是節假日還要改善口味點外賣、去飯店吃,更談不上囤糧食。
我們北方都會出現糧食生蟲的事,南方天氣熱又潮濕,糧食儲備更成問題。平時我家在伏天到來之前都把糧食打掃凈了,現吃現買,過了伏天再成袋的買糧食。
今年的疫情是全球性的,但是我們國家有能力扛過這場災難,在整個疫情發生后我們體現了大國的擔當,我們的糧食儲備足夠我們應對特殊時期,也不是旱災、澇災等,糧食對于咱們中國人來說,沒有問題。
今年國家已傳遞出:切實做好保供穩價,“糧價穩、百價穩”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問題。
想多囤糧食,無非是擔心價格會高一點,其實即便高一點也很正常,商品的物件,從來都是隨行就市的,真的價高一點,我們一起承擔,就不是問題了。
常聽表姐說80年代末期有囤貨的經歷,電視、冰箱等家電都搶著囤,回過頭來一看,太蠢,這樣的事情不能干。
糧食,各家消耗量大的無外乎大米、面粉,其它是雜糧消耗很有限,價格再高,也得吃,不會因為價高就少吃,也不會因為便宜就多吃。單純的價格,差不了許多,即便是囤,也不能幾百上千斤的囤,所以這個價差并不能讓家里省多少錢。
正常的儲存都要保證溫度、濕度,更何況自己家的儲存空間有限,如果沒有儲存好,反倒誤事,天天吃陳糧,或者變質、發霉的糧食,對健康不利,那可是得不償失。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