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饅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面食,它是用面粉發酵蒸制而成,吃起來香軟可口,味道很不錯,深受人們喜歡,很多人都會在家做饅頭吃。有些人做的饅頭會有酸味,那么饅頭怎么做不會發酸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家常發面蒸饅頭防止酸味,要分不同的情況來處理:
蒸饅頭的發面其實就是酵母菌在發揮作用,無論是用面肥還是酵母,要防止酸味,首先是要避免發過頭,發過頭的面會產生酸味,而且容易造成饅頭塌陷的情況。
如果已經發過頭了,產生了酸味了,如果面團的量比較少的,可以適量加入一些面粉,均勻揉入原來的面團中,讓酸味中和一下。
一般來說酵母發酵的面團,不需要放堿。如果發酸了,下次我們減少發酵時間即可,發酸也是發過頭的一種標志。一般來說一次發酵發到2倍大,二次發酵體積明顯增大即可。
如果是老面發酵的,本身有一定的酸味,加入少量食用堿可以中和酸味,放入食用堿的量不是固定的,可以慢慢的加入,面團用刀切開一塊,上面如有芝麻粒一樣均勻的孔,則說明用堿的量合適。食用堿不要放的太多,否則有難聞的堿味,而且容易造成饅頭發黃。
注意一定要購買食用堿,不要工業用堿,否則有可能造成中毒。
準備食材:高筋面粉 500克、淮山粉 100克、牛奶 適量、水 適量、白糖 少許
制作方法:
1.把牛奶倒入面盆當中,然后加入適量的面粉,淮山粉以及發酵粉,再加入少許的白糖,先將面團攪拌成絮狀,然后再揉成光滑的面團。
2.和好面之后蓋上一層保鮮膜或者是籠布,將面團放在一邊自然的發酵,差不多兩個小時左右,如果發現面團增至原來的兩倍大,或者是用手拉一下,里邊出現蜂窩狀,就說明面已經發好了。
3.面團發好之后將面團放在案板上,使勁的揉搓,將里邊的氣全部擠出,然后將面團分成小塊。
4、然后將小塊兒都揉成饅頭的形狀。
5、鍋中放入適量的清水,然后將饅頭放入蒸鍋當中,不要直接通電就開始蒸,讓他進行二次醒發,大約醒發五分鐘左右就可以通電了,這樣大火煮開之后,然后再繼續蒸三十分鐘左右,饅頭就差不多能熟了,這時候不要急著掀開鍋蓋,先燜五分鐘左右,以防饅頭出現塌皮的現象。
小貼士:
1、一定要注意,在和面的時候不要直接用涼水,最好用溫水,尤其是天涼了之后用溫水可以縮短發酵的時間。
2、饅頭之所以能夠發酵,主要就是因為酵母粉的作用。酵母的抗氧化性非常強,所以說適當的吃點酵母,還能夠起到保護肝臟的功效,并且酵母里邊還有硒和鎘等多種礦物質,能夠有效的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的現象。
3、淮山也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豐富的食材。淮山粉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以及多種維生素,同時它的葡萄糖以及膽汁堿含量也是非常高的,而且它還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所以說它對我們的人體健康非常有利。
北方的饅頭不論是賣的還是家庭制作自己吃的,看起來做的都挺好。目前好多人還是以傳統老面發酵為主,配合現代機器制作的,這種饅頭入口有麥香味,還比較有嚼勁。南方的饅頭,大部分是由酵母粉和泡打粉發酵的,饅頭過于蓬松,沒有嚼勁。
不排除有個別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在制作過程中加一些泡打粉,泡打粉的產氣能力很強,遇熱后就會發生化學反應,產出二氧化碳,所以加了泡打粉的饅頭非常松軟。
由于泡打粉是化學物質,經常使用影響身體健康,一般家庭發面是不會加泡打粉的,所以對比下來,總覺得外面賣的饅頭比自己家做的蓬松一些。
讓饅頭松軟一些并不需要和面時多加一些水,面團和的太稀,饅頭不好成型。只要把制作好的生胚經過二次發酵就會得到蓬松的口感。
二次發酵是指制作好的生胚不要立即上鍋蒸,把生胚放到溫暖的地方,讓饅頭內部再次充滿氣體。等饅頭體積增大一些,手感變的輕柔,用熱水上鍋蒸,關火后不要著急開鍋,燜上兩三分鐘,就能得到蓬松暄軟的大饅頭。
要想饅頭松軟可口,第一次發酵、第二次發酵和最后的燜兩分鐘都很重要,只要多嘗試,大家都能做出蓬松飽滿的大饅頭。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