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面食的種類有很多,饅頭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面食,它的做法比較多,口味豐富,口感香軟,很多人都會在家做饅頭吃。那么饅頭蒸好后可以馬上開鍋嗎?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最好不要馬上開鍋。
蒸制的發面制品不要旺火急蒸,而需要采用中火蒸制,讓面團中面筋逐漸成熟,起到支撐作用,同樣,在蒸熟之后關火不要馬上揭蓋,鍋內的氣壓和鍋外的氣壓不同,馬上揭蓋子會讓饅頭迅速冷卻,外面的壓力會把面筋揉制不均勻的饅頭壓癟。
竅門:使用蓋子帶排氣孔的鍋蓋蒸制,效果會好很多。
饅頭蒸好后,立即揭開取出,由于鍋內的和外部的溫度相差很大,特別是冬天,驟熱驟冷,會導致饅頭收縮變小,味道和口感都會變差。
我們制作饅頭的最關鍵步驟就是發酵一個合適的面團,發酵的過程就是酵母菌的生長、增殖過程。它們將面團中的葡萄糖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這些酵母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就是饅頭受熱膨脹的關鍵。
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饅頭坯中的氣體在蒸鍋中一受熱就會體積快速膨脹,把饅頭坯子像吹氣球一樣給鼓脹起來。但是光鼓脹起來沒有用,如果內部沒有足夠的支撐力,那么一旦溫度降低氣體的體積縮小,饅頭自然就像放了氣的氣球一樣眼見著縮小,所以饅頭內部的面筋就是這個支撐力的關鍵。
當溫差過大的時候,蒸好立刻開蓋是最主要導致饅頭萎縮的原因。驟然降低的溫度會讓饅頭內部氣體的體積急速收縮,由于有饅頭皮的阻隔,內外壓強不能及時平衡,連帶著饅頭就跟著快速萎縮,就好像被放了氣的氣球一樣。
最好等三到五分鐘開鍋最好。
饅頭內部是由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氣室組成,小氣室所承受的外部壓力超出了內部壓力,小氣室的平衡結構會被打破。蒸饅頭停火后,在打開蒸鍋的瞬間,溫度會驟然下降,饅頭內部的水在氣迅速冷凝,導致饅頭內部壓力迅速降低,內外形成壓力差。尤其是秋冬季節及氣溫較低的地方,饅頭蒸制前后溫度變化大,饅頭極容易回縮;若停火即揭籠蓋又可能水蒸氣滴在饅頭表面,“燙傷”饅頭成“死面”。
剛蒸熟的饅頭內部蜂窩狀的氣孔內充斥著高溫的蒸汽,鍋外面的冷空氣大量進入,在饅頭表面形成冷熱對沖,饅頭的表面由于冷熱不均勻,表面就會出現這種部分塌陷,最后形成了死面饅頭的狀態。
正確的做法是在蒸好饅頭以后,關火,先不要揭開鍋蓋,讓其自然冷卻3-5分鐘,饅頭內部氣孔的溫度稍微降下來一些了,再揭開鍋蓋,這時饅頭表皮內外的溫度差距不會那么強烈,當然做出來的饅頭表面光滑,雪白漂亮。
虛蒸就是指饅頭蒸好以后關火,不能直接開蓋,原因是蒸屜里外的溫差太大,冷氣流快速進入,饅頭就會快速回縮。
正確的做法:關火后燜3分鐘后再開鍋,讓蒸屜里外的溫差變小。當然你如果不著急5分鐘后開鍋也沒問題。
分享一個小妙招:開鍋的時候手里準備一根牙簽,打開鍋蓋,快速的在每一個饅頭上扎一下,如果有回縮的現象會立馬又彈回來。至于什么原理我沒有理論支持,但是我試過很多次,確實管用。記住開蓋后的速度要快,姿勢要帥!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