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駕駛汽車需要轉彎時,是要用到方向盤的。有的時候,因為路面情況的問題,方向盤必須打很狠才能完全轉過來,那么車輛轉彎時方向盤能不能打死呢?
車輛是耐用品,行駛過程中轉彎掉頭方向偶而打到底沒事,現在家用轎車多數采用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如長時間方向打到底、會導致電機馬達溫度過高進入失效保護模式,會暫時沒有助力, 當停止轉向幾分鐘等電機馬達溫度下降后、方向助力就會恢復。
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由電機提供助力,依靠蓄電池作為動力源。在需要助力時才需要電流,當頻繁持續使用助力轉向時,會減少對電機的輸出電流,以保護電機和控制單元。
在日常駕駛中,有些地方掉頭位不把方向盤打死,根本轉不過彎來,而車輛在設計時也會考慮一些極限工況,只要不是長時間處于把方向盤打到底這種工況下,一般是沒有問題的。
掌心放在方向盤的外側,拇指與其余四指自然彎曲而放松,分別放置在方向盤的上內側和下內側,將方向盤握持在手中。這樣的手型握住方向盤可靠、靈活、持久。
對于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雙手應該分別放在九點和三點的位置。因為這兩個位置是肘關節彎曲雙臂往前伸出時最為自然的狀態,這個時候雙臂放松省力,活動范圍也最大,雙手拇指也正好可以摳住方向盤橫輻兩端的凹陷處而不易打滑,對方向盤的控制處于最佳狀態。但有的駕駛員喜歡將兩手分別放在十點和四點處,其好處是讓雙臂處于輕微的緊張狀態,可以在緊急狀態下提升反應速度。
當方向盤的轉動幅度不大的時候,雙手放在九點和三點就可以完成對汽車行駛方向的良好控制。但當方向盤轉動幅度很大甚至需要轉動一圈以上的時候,正確的方法是在方向盤的轉動過程中,雙手交叉換位握住方向盤,來完成大幅度轉向。方向盤的轉動幅度越大,左右手臂的交叉幅度也越大,俗稱“大交叉”,從而達到最大限度、最大速度完成轉向的目的。
第一種,需要大幅度轉向時,初學者往往兩只手僅作序貫移動,而非交叉換位來加大方向盤的轉動幅度,這樣的方法效率太低,關鍵時刻因轉向不及時易發生事故。
第二種,雙手握住方向盤的內側轉動和交叉換位,俗稱“掏內把”。如果突然遇到方向盤反方向運動(汽車壓到障礙物或爆胎等特殊情況),則會失去對方向盤的有效控制,從而招致危險。這種很多老司機都會犯。
第三種是單手轉動方向盤時,有不少的人掌心放在方向盤上、手指伸直,十分瀟灑的搓動方向盤轉動。此時由于手指離開方向盤過遠,沒有參與對方向盤的握持,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如汽車劇烈顛簸等情況下,左手將非常容易失去對方向盤的控制,也十分危險。
單手轉動方向盤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掌心搓動方向盤時,手指彎曲虛握方向盤,從而大大減少意外發生時不能有效、及時握住方向盤的可能性。
最新評論:共3條
左手單手7點鐘方向三指握把掌心留空,可精準操控并及時反應,安全省力輕松舒適度高,這是我自己鉆研出的最佳握法,已成習慣了。
支持(5)
蓋樓(回復)長途高速巡航,左7-8點,右4-5點,順暢時經常左7點單手。第一,長時間抬手過高,增加疲勞;第二,高速上很少也不能急轉向和大轉向,把握方向盤的原則不是轉向靈活,而是方向穩定。市內或高速擁堵,還是3-9居多。
支持(5)
蓋樓(回復)方向盤打到死不好的,先這就是個非常不好的駕駛習慣,1:如果是液壓助力轉向機構,那么會引起轉向助力泵損壞,(一般情況超過15秒就會出現問題)2:如果沒有助力的車輛,那么會引起球籠的加速磨損或者直接損壞,它是車輛動力傳輸機構(僅限前輪驅動車輛)
支持(8)
蓋樓(回復)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