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上吐下瀉是腸胃炎的一種表現,如果不是很嚴重是可以自愈的,但比較嚴重很難受的話,就要去醫院問診,這樣才是最保險的。那么,吃完飯上吐下瀉是什么原因?一起來看看趣丁網帶來的介紹吧!
出現上吐下瀉的癥狀,大多這類患者在癥狀出現前有進食不干凈的食物,引起急性胃腸炎。如果嘔吐及腹瀉癥狀較輕,部分患者可逐漸自愈。但如果嘔吐及腹瀉癥狀較重,包括嘔吐及腹瀉次數較多,嘔吐及腹瀉的量較大,這類患者大多很難自愈,可逐漸出現口渴、眼干、乏力等水電解質紊亂的癥狀。因此建議癥狀較重的患者,盡早與正規醫院就診,予以靜脈輸液治療。
上吐下瀉是指嘔吐及腹瀉交替發生的一種消化系統的臨床癥狀。是機體受到病毒、細菌侵襲和感染時發生的一種保護性的應激反應。導致上吐下瀉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對于比較嚴重的上吐下瀉,首先應該排除有霍亂弧菌感染的可能。
2.較輕的上吐下瀉,常見于進食不潔或者腐爛的食物導致的食物中毒。
3.細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腸胃炎。
4.病毒感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
可以應用適當的藥物來進行緩解。比如常用的藥物有諾氟沙星膠囊,左氧氟沙星片、黃連素片、蒙脫石散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枯草桿菌二聯活菌膠囊,馬來酸曲美布汀片,或者可以應用山莨菪堿片,丁溴東莨菪堿片等等,都是可以進行對癥緩解的。但是如果癥狀長期反復或者癥狀逐漸加重,一定要到急診科或者消化內科進行正規的診療,不是單純通過藥物就能夠緩解的,有些時候需要配合血常規、電解質、大便常規以及病原學等相關的檢查,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判斷以后,調整用藥方案或者進行其他相關的調理。建議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暖,可以適當的熱敷。
注: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場。